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美国研究中心自2012年起与英国东伦敦大学开展师生校际交流,共同举办学术研讨会,围绕全球化城市发展的问题,研讨中英两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现象和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研讨会每年分别在华东师大和东伦敦大学举办,今年是第四次活动。2016年6月19日一年一度的联合师生交流项目正式拉开序幕,东伦敦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师生13人到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参加为期两个星期的研讨班。
6月23日,英国东伦敦大学的米拉·迪拉博士(Dr. Meera Tiwari)带来了一场题为“理解‘贫穷’:在英国‘贫穷’意味着什么(Understanding Poverty: What Does It Mean in the UK?)”的精彩讲座。迪拉博士致力通过此次讲座阐释英国语境下的“贫穷(poverty)”、“不公(inequality)”、“发展(development)”三个概念。“贫穷”意味着缺少能够满足一定生活标准的经济或社会资源,在诸如英国等的发达国家中存在的是“相对贫穷(relative poverty)”;“不公”指的是社会资源的不均分配,体现在少数人掌握大多数财富、少数国家控制全球GDP的发展、同等教育背景的工人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收入不一等各方面的问题,以期说明西方发达国家贫富差距的变化走向;“发展”的概念由来已久,值得注意的是“发展”已由20世纪中期注重经济发展、致力提高生产力转变为如今的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后,迪拉博士介绍了在伦敦东部移民社区、伦敦南部低收入白人社区进行的调研项目,两个社区的“相对贫穷”体现在尊严缺失、交际不畅、资源匮乏等方面,是多维度、多层次的。
6月24日,东伦敦大学苏珊娜·皮克林·萨卡博士(Susannah Pickering-Saqqa),作了题为“英国第三部门遇冷?”(The “Third Sector” in the UK: Hard Times?) 的讲座。讲座伊始,萨卡博士便抛出三大问题:(1)什么是第三部门(third sector)?(2)它在英国历史上如何发展至今?(3)2016年它面临哪些挑战?围绕第一个问题,萨卡博士逐一引入了三大概念即第一部门(又称公共部门public sector),第二部门(又称私营部门private sector)及第三部门(又称志愿部门third/ voluntary sector);并从三个方面:创设目的(purpose)、资金筹集(funding base)及价值依托(values)来对比分析三者间的不同之处,从而概括出第三部门的主要定义。随即萨卡博士便开始追溯第三部门在英国史上的发展概况及规模。截至目前,英国已有162,965个相关注册机构,可谓每四百名英国公民中便有一人在做社会公益活动。尽管英国第三部门从业人员之多,机构设立之普遍,其长远发展仍面临众多实际问题,如萨卡博士在案例分析中提到的资金运作不规范及由此带来的公众不信任。这便使得讲座顺利过渡到第三个问题,于是在场师生三两成组纷纷参与到讨论中来,共同罗列英国第三部门长远发展所遇之挑战。然而讲座至此并没有结束,为了检验大家是否认真听讲,萨卡博士还给大家布置了10道知识问答(Quiz)(不得不说咱们的英国老师教学适应能力很强呢)。在一片抢分高呼声中,本场讲座顺利结束,东伦敦大学访学团老师Meera Tiwari还代表该校师生对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在接待方面做出的细致安排表示诚挚感谢并亲手送上礼物!
6月28日,鲁奇亚比·纳茨·阿万教授(Ruqiyabi Naz Awan)为大家带来题为“考察英国、阿联酋和中国教育差距概况以及对本国和全球教育政策带来的启示(Examining the UK, UAE and Chinese Educational Disparity Landscape and How This Might Be Used to Inform Local and Global Education Policy)”的精彩讲座。纳茨教授的讲座令人印象深刻,一开始就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她首先请大家在发下来的纸条上写下自己对本国教育的体会以及对英美西方国家教育的最初印象,紧接着围绕教育差距问题重点探讨了英国、阿联酋国家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对于英国教育现状,纳茨教授以BME(Black and Minority Ethnic),即黑人和少数族裔员工为切入点,指出在普遍的学校教育当中,这一群体的教育与白人员工之间存在很大差别,即使他们在学习上比白人员工获得更多成就,但在将来社会就业当中很难使自己社会地位得到上升。除此以外,英国教育的显著问题还有gender disparity,即性别方面的教育差别问题。在学校,相对于男生,女生表现更为出色,但是在社会就业方面,女性经常遇到瓶颈,使得许多人开始对现行的教育体制产生质疑。同样,纳茨教授针对男女教育差别的问题,旁征博引,分析了阿联酋国家的教育制度。由于历史原因,阿联酋国家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才逐步独立,形成自己的教育体系,相对于欧美国家来说还很不完善。另一方面,由于这一地区的男女人口比例以及当地人和外来人口比例之间的失调,阿联酋国家不重视女性教育;另外,观念的落后加上语言障碍,使得这些国家的升学率令人堪忧。最后,纳茨教授结合之前与大家讨论的中英教育问题,以上海教育为例,分析了中国教育在团队培训等方面的过人之处。接下来,纳茨教授邀请中英员工结伴讨论,尝试解决现存的教育问题,将本次讲座带入了高潮阶段。
除此之外,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金衡山教授、李丽梅副教授、陈俊松副教授、孙璐博士分别带来了题为“上海:过去与现在”、“全球化的上海”、“上海犹太人”、“张爱玲与上海”四场精彩讲座,从历史概况、经济发展、二战记忆、文化氛围等各个维度展现了上海特殊的发展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魅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讨班的中英员工也一同参观了城隍庙、豫园、张贴画博物馆、巴金故居、宋庆龄故居、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等,不仅领略了上海的历史文化,在两个星期的相处中彼此也建立了深厚友谊,有利于之后进一步推进合作交流。(撰稿:郭亮,姚玉丹,郑洁;摄影:武越,姚玉丹,郑洁)